金陵一日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天色未亮,高二(5)班的同学们就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奔赴校园中的大巴,开启我们长达三天的南京-扬州之旅。
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导游声色并茂的讲解中了解古都金陵的悠悠往事。襟江带湖,枕山靠林,这片历史与文化的热土散发出独属于她的魅力。欢歌笑语犹如是。在之后一曲曲歌声中,疲倦和乏味一扫而空,空气中洋溢着喜悦和欢乐。
雨花台:革命英雄的丰碑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我们第一站到访的是雨花台。一下车,步入北大门,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北大门由两个高达11.7米的米色立柱构成,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永垂不朽。相对而立的是一尊雕有九位革命烈士的塑像,他们或横眉冷对,或凝视前方,眼里充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必胜的信心。
绕过林间小道,道路左侧是市树雪松,右侧是市花梅花,春色相伴而行,绯红碧绿相衬,逐渐映入眼帘的便是雨花台革命英雄纪念碑。绵绵雨丝中,纪念碑高耸挺立,庄严肃穆。我们面对着革命英雄纪念碑为烈士默哀并在此举行开营仪式,原本轻松愉悦的心情似乎都增添几分沉重。学生代表王梓旋在纪念碑前的讲话,告诉我们研学要知行合一;徐主任慷慨激昂的呼吁,激发我们要不忘历史,为未来不懈奋斗。回顾历史峥嵘沧桑,展望未来美好光景,同学们的目光更是多了几分坚定与信心。
大屠杀纪念馆:沉痛的历史记忆
第二站来到大屠杀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门口的雕塑在教科书上或新闻报道里大家也许见过,是根据一位女子丈夫孩子都被杀死并且她自己被日本侵华日军强暴后的神情刻画而出的雕塑。望着日军轰炸机飞过的天空,她眼神里充满了痛苦,对于自己不幸遭遇的痛苦,对于这场单方面的痛苦,对于祖国遭受侵略战争的痛苦。这是该馆最高的一座雕塑,该雕塑体现了惨遭凌辱与屠杀的南京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暴行无声地控诉。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我们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抵抗遗忘,我们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愤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走过这一程,我们记住了这一段峥嵘岁月,记住了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牺牲,会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是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大!






